"
原标题|Why Raising Too Much Money Can Harm Your Startup
原作者|Mark Suster
转载自|bothsidesofthetable
编译|Olivia
编者按:融资是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剂,初创公司可以通过富余的资金和优厚的资源,抢占细分领域的制高点。而在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同时,企业也将面临一个问题:第一轮融资的最佳金额是多少?越多越好吗?关于对初创企业早期轮次中高估值的理解,我们整理出 Mark Suster 的一些观点,便您参考。
我被创始人询问过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我应该融资多少钱?”
大多数创始人条件反射地认为,应该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融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更有力的竞争机会,并且有更长的间隔时间去进行下一轮融资。当每次融资的时候,创业者都如临大敌,感觉自己有失败的可能。我有两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我的第一家公司,我们筹集了1650万美元的A轮融资,而在第二家公司,我们只筹集了50万美元。所以我理解这种寻求更多资金的本能。在每周,我都会与初创公司谈论有关“我应该筹集多少钱?”的问题,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思考与心得:
不言而喻,更多的资金会帮助你更好地组建初创团队,在外部承包、公关、活动甚至法律工作(商标、专利)方面也会有更充裕的选择。在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时,也可以帮助您扩展其他的业务矩阵。 昨天,我的朋友贾斯汀·坎(Justin Kan)在 Snapchat 上用10秒点醒了我,“无论你的公司融了多少钱,你最终都会在12-24个月内花掉它。”我把这个时间修正为12-18个月。拿到资金后创始人都会做同样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将钱用在自己想用的地方。每次讨论融资时我都会说,当开胃小菜的托盘通过时,拿两个,把一个放在口袋里以备后用,不要拿走整个托盘。融资有时候或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尽管如此,创业者也应该建立一个预算制度,将70%的资金投入经营活动中,尽可能的用这些钱撑过18个月。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但在公司成立之初,你的市场估值往往取决于你的融资规模。这里有一份关于投资人需要的股权参考数据:一般标准为出让15%到30%的股权,而初创公司在前期阶段都在20%到2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需要融资500万美元,那么创业者一般都会希望只出让20%的股份,这样公司就可以有20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而不是出让25%股份情况下的1500万美元投前估值。1500-2000万美元的估值听起来比800万美元更好,不是吗?可要是在我看来,800万美元的估值更好,有人会说我是不是傻?事实上并不是。对初创公司而言,如果您以800万美元的估值融资的话,很有可能会融资200到300万美元而不是500万美元。毫无疑问,融200到300万美元可比融500万美元容易多了,因此融资的成功率更高。
我想要提醒各位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公司的资金耗尽需要更多钱时,你会怎样?这就是过度融资的侵蚀性。当你得意于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筹集500万美元时,当时会感觉很棒!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反稀释条款的约束,高估值也可能会将企业“锁”死,市值4000-5000万美元的公司想融资800-1000万美元可比市值2000万美元的公司要困难得多。因为投资人希望能得到超10倍的投资回报,而早期阶段的投资人希望得到更多。据数据显示,投资者得到1000-2000万美元的回报比4000-5000万美元更容易。所以当创业者设置低一点的资金额度,更容易完成融资。假设你在估值2000万美元时融资500万美元但没能成长进入到下一轮估值,你会陷入困境。一级市场投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项目价格只涨不跌。因为风险投资人厌恶“流血融资”(down round)。这将严重破坏你与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VC管理团队也可能会在被迫接受下调估值的情况,丧失继续帮助你的动力。特别是当企业自身出现问题或因产业周期波动下滑时,创业公司一方面难以自降身价,另一方面又会因价格太高无人接盘,因而或将面临资金链崩溃的风险。在风投世界里,永远不愁没有大好的投资机遇。
当转换为创始人的角色时,或许你并不认为设限会激发出创造力,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在设限的条件下,公司里每一个人都需要亲力亲为,而不是领导别人做工作。每个人都要在非常短的时间来取得进展,因为清晰地知道目标融资达不到的后果。重要的是,有限的资源会迫使你做出艰难的选择,例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雇用谁或辞退谁。它迫使你在办公室租约上更加努力地谈判,并占用更多的节俭空间,在常态的市场中保持合理的工资。我喜欢把它说成是“在火焰上行走”(刻意施压),这种习惯方式将提醒自己不断进步,扛起责任。
1)能够相对快速地雇用到出色的人才,并且不会付出过高的代价。2)尽早交付产品的能力(在企业服务赛道,交付内部代码或测试版代码也很重要)。
我很喜欢搭档 格雷格·贝蒂内利(Greg Bettinelli)有关棒球的比喻,那就是“跳过一垒”。在Upfront的内部,一个创业者如果拥有足够成功经验的话,凭借早前的创业经历就能获得500到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我喜欢跳过一垒的比喻,因为对于一些企业家来说,他们真的应该从二垒开始。或许他们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在某个行业经营一家初创公司,几年后,当他们想再次进入这个市场,从第一天起,他们就知道他们想要建立什么以及怎样会成功或失败。“二垒创业者”通常认识大量有才华的技术专业人士和其他高管,他们也很乐意回来为其效力,因此团队组建既快速又有影响力。这类人群会因为之前创业的良好信用而具有后续资本的可信度,因此在下一轮融资中谈论估值标准变得更加容易。当谈及“二垒创业者”时,我们考虑的是那些不必跑20家风险投资公司就可以获得融资,并且快速吸引相对资深的团队创始人。通常,二次创业者不愿在一个估值很小的融资轮里全身而退。他们曾小有成就,所以宁愿做出更大的公司并为此不惜拼死一搏。在每支基金的30-35笔投资中,我们希望为5-6名这样的“二垒创业者”提供资金,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相信资金限制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您考虑融资多少钱时,将从谁那里获得资金也是您的考虑因素之一。有些基金看重第一轮融资,但不喜欢跟进那些难以吸引后续融资的投资项目。这些基金公司以市场作为主导,所以如果他们不支持你,一定是某个地方出了问题。还有些基金认为不管市场反馈如何,他们都可以判断项目是否依旧是一个好的投资。这些类型的公司可能会将您的后续融资视为"购买所有权"的机会。大多数公司都处于中间位置。通过了解合伙人的办事风格,你可以预期当你资金即将耗尽却还没做好下一轮融资准备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另外,相同机构的不同的合伙人也会有不同的办事风格和名声地位,他们可能会在外部市场还没有来得及验证之前搞定交易。通过了解合作伙伴的投资风格和社会声誉可能会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这家机构以践行长期主义,陪跑时间较长的初创项目而著称的话,那你可能会考虑在早期阶段少融一些资金。即使早期投资机构为支持性的伙伴关系,脚踏实地的心态仍然要有所保留。让项目面对更多外部投资方会帮助你在已有投资方那里获得更好的估值。如果没有外部投资方对你感兴趣,你只能以低于自己预期的价格从已有投资方那里拿到钱。所以,即使你没有一个能够给你支持的已有投资人,通过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也可以在投资机构的需求之间寻求健康的平衡点。
关于融资的建议并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权衡利弊的选择。大多数人抱有“更多的融资资金=更短的融资时间+更快的进步”的心态。但这通常是个误解,直到您在18个月后的下轮融资才能意识到。融资并不有趣,但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市场端,您的融资想法会遭受质疑,你上一次融资至今的进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评估。市场的导向通常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激励。为自己施压可能会很痛苦,但也可以提供灵感和创造力。较高的估值使今天更容易,但较低的估值使未来更容易。不管是融资价格还是规模,都要与企业自身业务与资源价值相匹配。因此,只需在规划创业之旅程时,要权衡利弊,找到适合自身的考量标准。